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历史起源于1974年成立的滨州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2004年设立全科医学系,200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学院,2023年更名为中医学院。学院秉承“经明行修 术精岐黄”的院训,贯彻“固本纳新,重技强基”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在校生1157人,其中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032人,中医康复学专业本科生80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45人。截至2024年7月,已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479人,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98人。
教育教学 开设各类课程92门,现拥有《中药学》《中医饮食营养学》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等优质课程15门,其中《中医饮食营养学》已被推荐参加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校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近5年,共主编参编教材47部,其中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15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4项,其中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其他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4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学科专业 开设中医学、中医康复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医学专业先后入选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厅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中医学为核心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和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各1个;拥有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项合格评估。
科学研究 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7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项目5项,其他各级类课题45项,科研总经费3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2篇,其中SCI论文72篇,出版中医药学术著作22部。2014年以来,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厅局级科研奖励7项。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经典名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类中药技术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靶点发现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烟台市重点实验室2个。
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齐鲁扁仓中医药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5个,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团队1个。现有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717人,其中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2人,省名中医药专家、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齐鲁扁仓中医药杰出青年人才等省级人才高层次人才93人。
实践平台 拥有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中心、“精诚医署”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各1个。其中,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中医教学门诊1个、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与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共建数智中医药产业学院1个。现有临床实践教学基地8所,其中临床见习教学基地6所,包括直属附属中医医院1所(滨州市中医医院),非直属附属中医医院1所(德州市中医医院),其他教学基地4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医医院、临沂市中医医院、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
培养成效 近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考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中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我校自2017年开始参加全国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考试,其中5次进入全国排名前1/3,2023年总通过率全国排名第1。近3年,学院学生获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项2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1项,个人单项金奖7项;学院毕业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院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