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始建于2007年,前身为滨州医学院全科医学系。202310月经上级部门和校党委批准,由原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正式更名为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现有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康复学本科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100余人。

师资队伍  学院以致力于传承中医文化、振兴中医药为己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传承经典,立德树人,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打造了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5人,教授19人,讲师26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者38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医药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技术管理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经典、中医临床、医史文献、针灸推拿学等7个教研室。学院致力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秉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教风,践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中医学专业入选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院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团队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学院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获山东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科学研究  学院肿瘤代谢中药药理实验室被烟台市科技局批准为烟台市重点实验室。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医药卫生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中医药研究所、中医证候研究中心等5个。学院科研团队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0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科研成果获奖9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条件设施  学院拥有中医诊断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针灸推拿学实验室、中药标本室4个教学实验室和中草药园(本草园)1处。拥有山东省中医院、威海市中医院、临沂市中医医院等19所见习和三级甲等实习医院;拥有德州市中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21年,滨州市中医医院纳入滨州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管理。学院拥有完善的中医诊疗技能实训体系(含中医四诊实训中心、针推手法训练室、模拟门诊、校内国医堂、远程门诊示教系统)和中药辨识实训体系(含中草药园、中药浸制标本室、中药蜡叶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中药伪品标本室、中药走廊展台)。中药标本室和本草园面向本院全日制在校生开放,每年接受1000余人次参观学习。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走向深入,探索形成“中医药文化+思政”育人体系。许多毕业生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2019级中医学子获2023年中国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总通过率全国第一名。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功打造“国医节”文化活动品牌、“中医健康行”社会实践品牌,学生在各类荣誉评选、中医考试和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累计开展“中医健康行”“一周一公益”等活动百余次,数百人投身志愿服务中,中医知识宣讲普及超过1000人,服务总人数3000人以上;发挥典型育人作用,2人获“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2020年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干部”、3人获“爱心之星”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立“精诚医署”大学生创业中心,建立校外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处。

学院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