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于东林
性别:男
学位学历:医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
导师情况: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中国中医科学院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
主持课题及成果概况: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各1项,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科研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项,滨州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
1.论文列表:
[1]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脾主运”与“胃主化”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5):16-18.
[2]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小肠“泌别清浊”文献源流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3):13-15.
[3]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证候要素研究在中医辨证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0):16-18.
[4]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关于中医疗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6):2372-2375.
[5]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论医学史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8):4-6.
[6]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从“气分阴阳”的观点探析阴虚的内涵[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01):8-9.
[7]于东林,丁宝刚,孙喜灵,王斌胜.关于证素和证候要素研究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6):2051-2053.
[8]于东林,丁宝刚,孙喜灵,王斌胜.《中医基础理论》讨论式教学法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8):8-10.
[9]于东林,张磊,王义国,张启明.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临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624-1625.
[10]于东林,王义国,张磊.“胆主消化”中医文献源流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14):1256-1257.
[11]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王义国.中医病机的内涵探讨[J].中医杂志,2014,55(06):537-538.
[12]于东林,丁然.从肾气丸的组成及功效谈气分阴阳[J].河北中医,2013,35(11):1652-1653.
[13]于东林,丁然.温胆汤“清胆”质疑[J].河北中医,2013,35(07):1013-1014.
[14]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王义国,张伟.中医症状单元的10种属性[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05):816-820.
[15]于东林,田欣,张磊,张伟,徐志锐,骆真,刘中华,王义国,张启明.中医症状单元的概念词组、描述词组和派生词组[J].中国科技术语,2010,12(03):47-50.
[16]于东林,田欣,王义国,张磊,张启明.历代医案中的29个眼部症状单元[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03):406-407.
2.课题、获奖及专利列表
课题名称,审批单位,时间,课程组成员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象思维的中药功效与其外部特征的数据挖掘研究(2019M65098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19。
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双氢青蒿素抑制NF-KB信号通路提高乳腺癌放疗敏感性研究(J18KA263),山东省教育厅,2018.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基于症状部位特征的中医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2015-268),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2015。
3.著作
中医学导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主编。
中医症状学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副主编。
中医五藏系统功能定位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编委。
未病测评学原理,中医古籍出版社,2019,编委。